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正文

武汉晴川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作者:时间:2016-12-14点击数: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新特征,深化“两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培养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就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及同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的关系;紧紧围绕培养“三性两能”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计划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打造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学科专业特色。

二、基本原则

(一) 突出应用

应用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目标定位,以突出应用为主题、主线,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有效满足学生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需求。做到通识基础课适用(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通用能力)、学科基础课管用(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专业课能用(侧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

(二)强化实践

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要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三)坚持创新

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灵魂。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进一步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培养方案适应我省乃至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分类指导

特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生命。不同专业体现不同的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的不同需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需要分类指导,使各专业面向行业、企业及学生需求,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三、基本要求

(一)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细化培养规格

各院系要组织本单位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准确把握专业特点,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目标要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定位,概述培养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能够适应的行业部门及岗位群;培养规格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结构明确给出具体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各院系要认真研究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课程体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间良好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依照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的架构,科学构建基础优化、融会贯通、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设置。各院系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行业发展实际和学生就业或创业需求。每个专业应设立多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分方向培养。分方向培养的时间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安排,以三年级上学期为宜。

要构建和完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整体规划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培养与校外教育、毕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行业、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实际,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训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与性质,把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三是增加专业实习实训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积极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将第二课堂纳入整体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各教学院系要努力丰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各类学科与专业竞赛,创造条件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及质量评价体系。

(三)创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校)合作

各专业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要具有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构建“专业+企业或行业+项目”的合作教育模式,把项目融合于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模式和培养途径等多个方面,把专业和产业结合起来。

四、学制、学分、学时

(一)学制:4年

(二)学分

1.学分分配:原则上四年制经、管、文、艺类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60~165学分,理、工类专业控制在170~175学分。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低于30%;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低于35%。课程总学分中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时比例以7:3为基准目标,根据专业特点逐步过渡,进一步扩大选修课比例。

2.学分计算

(1)理论课教学原则上每16学时记1学分。

(2)上机课、独立设置的实验课32学时计1学分。

(3)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学期计1学分

(4)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安排两周,计2学分。

(5)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除实验课外),课程设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每周计1学分。

3、素质拓展学分

为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总体安排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并根据学校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办法,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3个素质拓展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职业培训、学术研究、文体竞赛等活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或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可申请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每名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置换公共选修课学分累计不超过2学分。

素质拓展学分计算一览表

项目

考核内容及标准

学分值

备注

竞赛

1.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

2.获各种实验及专项竞赛奖

3.获院、校级各种比赛奖

国家级一等奖

6

国家级二等奖

5

国家级三等奖

4

省部级一等奖

4

省部级二等奖

3

省部级三等奖

2

院级一等奖

1

职业

培训

获职业资格证书

2

不累加

发表论文

1.SCI、SSCI、EI或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

第1-3名

6

等差递减2分

2.中文核心期刊、CSSCI

第1-3名

4

等差递减1分

3.正式出版刊物

第1-2名

2

等差递减1分

获得专利

1.发明

6

2.实用新型

4

3.外观设计

2

课外实

践活动

1.自拟方案进行实验,有规范的实验

报告

考核合格

1

2.自制、改制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完成相应任务或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报告

技术负责人

2

骨干成员

1.5

注:(1)各类竞赛均应经学校教务处备案同意。

(2)同一项目获得各种奖励者,只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三)学时

四年制文科类专业总学时原则上2200学时以内,每周20~24学时;理工科类专业总学时原则上2400学时以内,每周22~26学时。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时数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5%;经、管、文、艺类专业实践教学时数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课程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理、工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选修不少于4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文、经、艺、管类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不少于4学分的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要求学生分别在第二至第六学期修读。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要求

备注

公共基础课

必修

选修

4学分

学校统一提供公选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课

必修

根据专业情况由专业定

专业(方向)课

必修

专业课

根据专业情况由专业定

专业必修限选课

根据专业情况由专业定

考虑分方向模块化,每个模块学分需要一致

选修

专业技能课

根据专业情况由专业定

专业提高课

根据专业情况由专业定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集中实践课程设置见表2

六、主要课程要求及安排

(一)部分课程设置方案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2

16

1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3

32

16

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4

8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48

48

3

形势与政策

1

16

0

1-4

以讲座形式进行

2、大学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分设6个级别,分别为:大学英语(初)(大学英语初级)、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一级)、大学英语二(大学英语二级)、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三级)、大学英语四(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五(大学英语六级),各级别均相应执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外语拓展课程应根据相关专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设置,以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目的,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教学模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根据新生入学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学习起点的大学英语教学班:A类班、B类班、C类班,起点分别为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初)。

类型

课程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备注

初级(C级)

大学英语(初)--(三)

13

208

1-4

艺术类及小语种学生

三级要求

课时分配

32+48+64+64

中级(B级)

大学英语

(一)-(四)

13

208

1-4

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

四级要求

课时分配

32+48+64+64

高级(A级)

大学英语

(二)-(五)

13

208

1-4

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六级要求

课时分配

32+48+64+64

拓展课程

商务英语读写1

2

32

提高应用能力

以选修方式开设

商务英语读写2

2

32

英美社会与文化

2

32

高级英语(考研模块)

2

32

注:新生入学后,遵循“学生自愿,学校遴选”的原则,学校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或者学校组织英语分级摸底考试成绩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实行分级教学

3、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采取“1+X”的课程设置方案。其中“1”是指“大学计算机概论”,“X”是指“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与多媒体”、“统计分析系统SPSS”中的一门或多门。

课程名称

性质

学分

学时

理论学时

上机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大学计算机概论

2

40

24

16

1

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

限选

至少一门

3

64

32

32

2

原则上由专业所在院按需提出开课要求协商计算机学院开设

数据库技术基础

3

64

32

32

2

计算机网络基础

3

64

32

32

2

网页设计与多媒体

3

64

32

32

2

统计分析系统SPSS

3

64

32

32

2

4、大学体育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大学体育

4

114

32

82

1-4

第1学期集中安排,第2至4学期业余俱乐部选项上课 (24+30+30+30)

5、数学类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高等数学A

11

176

176

0

1-2

(80+96),其中理论课144

习题课32

电子商贸、管理、计算机、电气工程、电机学院须从A,B、C

中任选一类作为必修课

高等数学B

10

160

160

0

1-2

(64+96),其中理论课132

习题课28

高等数学C

8

128

128

0

1-2

(64+64),其中理论课100

习题课28

线性代数A

3

48

48

0

2

电子商贸、管理、计算机、电气工程、电机学院须从A,B中任选一类作为必修课

线性代数B

2

32

32

0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

48

48

0

3

电子商贸、管理、计算机、电气工程、电机学院须从A,B中任选一类作为必修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5

40

40

0

4

复变函数

2

32

32

0

4

电气、电机学院的必修课

拓展课程

高等数学

36

5

属于考研模块,以选修方式开设

概率统计

24

5

线性代数

24

5

6.综合素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

16

5/6

以讲座形式进行

(二)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

实践项目

学期

周数

学分

公益劳动

灵活安排

每学期2天

1

专业实习

专业自定

8-16

8-16

课程设计

专业自定

1

1

专业模拟(实训)

专业自定

2-4

2-4

课程见习(实习)

专业自定

毕业实习

8

4

4

毕业设计(论文)

8

8

8

社会实践

专业自定

假期

(三)专业课程平台

在专业课程平台上,各专业要按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自成体系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核心课程一般不得少于7门,应体现专业性,并对学生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系列性,要按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等原则进行设置,要充分体现“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各专业的特色办学、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空间。

(四)全程专业技能培训平台

全程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程专业技能培训体系要以行业技能规范为标准,按照“大实践观”的要求,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单独设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每一个课程模块应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实习、课程设计,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实践类课程四年不断线,满1学分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单独设课,压缩理论教学学分与学时,提高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实践内容上,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原则,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七、主修和辅修

每个专业都必须制定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的“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与“第二主修专业培养方案”。

(一)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辅修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不低于25个。其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构成。

(二)第二主修专业培养方案

第二主修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不低于50个。其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构成。

八、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概括描述本专业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学科层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以就职的部门及单位的类型、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型等方面内容。

(二)培养规格从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方面描述

(三)专业主干课程

(四)学制与学位

(五)最低毕业学分规定

(六)理论教学计划进程表(含理论及未单独设立的实验、实践课程

(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单独设立的实验、实践课程)

(八)课程设置学时比例

(九)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十)第二主修专业培养方案

九、其它事项

1.所有课程由开课单位归口管理。所有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和环节均应由开课单位负责对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进行同步修订。

2.对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相同的课程,应统一名称和统一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相同但教学要求和学时不同的课程应在课程名称后加A、B等大写英文字母以示区别;课程名称不能随意使用缩写词,确保课程名称的规范、一致。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