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团队承担教学工作:
承担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每年平均学时320课时,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5门课程,每门课程中都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教学。
课程负责人:张乐
张乐,发表10余篇省级以上学术论文,其中一篇为核心期刊。除承担《思修》、《马原》课程教学。2017年度曾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称号”并获得首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及主持4项省级科研课题,包括1项省级重大课题,3项省级课题。
课程团队成员:夏建国、刘泽政、桂姗、盛丹
夏建国教授5年来任公共课部主任兼思政课部主任,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带领思政课部教师们申请1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项目、3项省级课题。近两年在核心期刊杂志上(《人民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湘论坛》等)发表论文。
其他成员刘泽政、桂姗、盛丹都有省级或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成果,科研实力强。几位成员不仅担任我校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也都是各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带头人。
课程目标:
适应技术型大学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教育树立学生健康心理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备核心素养。通过理论课程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双步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为了“三维目标”科学、高效的达成,综合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知识教学(线上注重理论分析能力,线下注重实践活动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是关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思考国内国际形势,我党大政方针,自身学习生活等问题),有效达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是关注学习体验(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有效渗透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特色:
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基本原则。采取专题讲授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完成调研报告。(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或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或教师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解惑,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团队合作、整合材料、口头表达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遵循以强化实践为重要支撑的基本原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把学生自学、调研、研讨与教师讲解进行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教学是互动性、参与性和生动性三者兼具的教学形式。
遵循以协同各方为平台依托的基本原则。依托的平台主要有实践教学平台、网络辅学平台、教师备课、计划目标平台等。对于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掘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帮助的实践元素(如:与红色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加强合作等)。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通过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体验感,形成知行合一良性运行的思政教学机制。